新西兰华人建商成“老赖”?败诉不赔还玩失踪!邻居怒了:我的生意被拖垮!

赔偿赢了,却拿不到钱。

image

在奥克兰Epsom,一个商家与烂尾楼的纠纷,正成为社区里最无解的风景线。

赢了官司,却收不到一分钱

时间倒回到2025年7月30日。

这一天,仲裁庭再次下达裁决,要求Reeheng Ltd “立即向Just Laptops支付3万纽币”——这是邻居Forrest Tan(谭先生)因店铺被迫关闭而损失的利润。

“立即”,在法律语言里,没有任何模糊空间。

但谭先生说,截至今天:“零付款”。

事实上,这已经是第二次裁决。

第一次裁决要求对方在2024年10月17日前完成支付,但对方完全无视。

“我们赢了官司,却跟没赢一样。”谭先生语气里满是疲惫。

坍塌、关店、车辆被刺穿……灾难从天而降

时间继续倒带到2024年。

那一年,紧邻他的店铺旁的“Epsom Central Apartments”——一栋已经停工多年的烂尾楼——开始出现明显老化。

脚手架掉落、金属模板坠落、钢筋甚至刺穿员工的车辆。

image

最严重的一次,整排混凝土模板直接坍塌,彻底堵住了Just Laptops的车道。

结果就是:店铺被迫关闭整整三个月。

对于依赖实体客流的电脑维护和零售行业来说,这不只是“影响生意”,而是“断粮”。

谭先生回忆说:“那段时间,我们完全无法营业,损失巨大。”

image

于是,他和其他店主联名把开发商Reeheng Ltd告上纠纷仲裁庭。

开庭前几天,对方一名董事主动联系,希望“私下和解”。

金额:6万纽币集体赔偿

“我们当时以为事情能解决,就同意了。”

image

但随后发生的事,让所有人傻眼——没有人收到任何一分钱。

开发商“玩消失”,商家们被迫各自起诉

私下和解失败之后,原本团结的受害者们只能各自起诉。

谭先生的案件率先胜诉,获得3万纽币赔偿裁决;

其他受害者也陆续与仲裁庭交涉,但开发商始终没有支付任何款项。

谭先生甚至调侃:“我们好像在和一个空气公司交涉。”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烂尾楼的前世今生

时间再推回去。

这栋位于奥克兰中区Epsom 的“Epsom Central Apartments”项目,最早在六年前被奥克兰市议会叫停——理由很直接:不符合建筑许可要求。

image

随后,原开发主体Epsom Central Apartments LP在2022年进入破产接管程序。

2023年9月,当时的董事Xiao Liu(刘先生)以及他的公司Reeheng Limited收购了该项目。

但收购后的一年多里,社区几乎看不到任何实质性进展。

反而出现更多问题:老旧结构掉落;建筑漏洞吸引鼠患;流浪者进入;周边治安恶化;隔壁商家连续被盗。

在2024年,居民和商家甚至称它为:“Epsom 的一块疤”。

邻居的建筑被迫拆掉

隔壁烂尾楼却一动不动

到了2024年8月,谭先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他把自己的店铺拆了。

一方面是准备重建;
另一方面,是因为烂尾楼坍塌造成的损坏已经难以维持。

“如果他们愿意,现在是拆掉那栋楼的最好时机。”
谭先生说他已经向Reeheng的一名董事表达建议,“但再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更让他担心的是——一旦他重建完自己的三层新楼,隔壁再想拆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那栋楼紧贴边界,靠着繁忙的Manukau Rd。要安全拆除将会非常有挑战。”

烂尾楼不但现在是问题,未来也可能成为更大的问题。

社区的耐心,也快到尽头了

Greenwoods Corner Epsom商会会长Dominique Bonn表示:

烂尾楼大部分脚手架确实拆了

但工程“毫无实质进展”

疗效不大,只是视觉风险变少

他委婉但尖锐地表示:“长期弃置,不仅难看,也影响周边商家、居民,以及人们对社区安全的认知。”

“这里原本是一个充满特色和魅力的地区。”

而且,这已经不是该地区唯一的停工项目。

“多个类似项目给区域形象蒙上阴影。”

最终,商会呼吁:更多透明度、问责制,以及政府的务实干预。

社区在等一个答案

社区显然已经不相信开发商能自主把烂尾楼处理完毕。

如果把这一切串起来,故事其实很清晰:

六年前烂尾

开发主体破产

新买家接手后仍无进展

商家遭殃

仲裁赢了,但赔偿收不到

社区安全受影响

未来拆除成本只会更高

所有人都在承担后果,唯独开发商“隐身”

Epsom的这个烂尾楼,不只是混凝土和钢材的残骸,更是责任和制度漏洞堆积出来的产物。

它让整个社区看到——私人开发失败的成本,最终往往不是开发商承担,而是无辜的邻居、商家、居民。

烂尾楼现在依旧矗立在那里。鼠患依旧。道路依旧危险。商铺仍旧在赔钱。仲裁庭的裁决仍旧没人执行。

RNZ已向Reeheng Ltd发出查询,但至今尚未收到回复。

谭先生则继续等待 3 万纽币赔偿——

一个他已经在法律上赢了,却始终拿不到的数字。

他无奈地说:“我们只是想正常做生意。真的不想继续和这栋楼一起烂下去。”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