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储备银行(RBNZ)在其《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新西兰未来十年的利率可能将面临持续的下行压力。

储备银行解释称,老年人通常比年轻人更倾向于储蓄,而非借贷或消费,这将可能导致对债务、商品和服务的整体需求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

在经济低迷时,为了刺激需求并推动通胀,RBNZ或将不得不比以往更大幅度地下调官方现金利率(OCR)。这可能会间接推高房价、股票和其他资产价格。
日本作为前车之鉴
报告指出,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经济挑战的“典范”,通过维持极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以试图提振经济增长。RBNZ表示,如果未来低利率不足以刺激经济,它不排除再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如同新冠疫情期间所实施的“印钞”措施。
政策传导机制可能发生变化
RBNZ还强调,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例如,如果社会中储蓄者多于借款者,传统的加息政策可能对整体消费的抑制作用减弱。也就是说,当RBNZ加息以抑制通胀时,拥有大量储蓄的老年群体可能不会减少开支,从而削弱政策效果。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可能导致“中性利率”——即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的利率水平——下降,但RBNZ承认,这一趋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金融市场结构或将调整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投资组合可能趋于保守,偏好银行存款和低风险资产,从而减少对高风险资产如股票的需求。不过,在利率过低的环境下,部分储户可能会为了获得更高收益而选择风险更高的投资。
RBNZ指出,日本部分老年人通过“套息交易”(借入低息日元投资于高息外币资产)来追求更高回报,这可能在新西兰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财政政策压力上升
随着老年人口带来更高的医疗和养老金支出,政府财政可能承压。这可能使政府在经济低迷时期更依赖RBNZ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而不是通过财政支出。
新西兰财政部也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国家财政的长期影响;税务局则在探讨未来是否需要加税来弥补财政缺口。
金融机构需提前应对
RBNZ作为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监管者,也在评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潜在影响。未来银行可能面临以下变化:
存款增加,融资压力减少;
房贷需求减弱,需寻找新的盈利来源。
对于保险业而言,预计将出现健康保险需求上升,寿险需求下降的趋势。
风险虽存,可有序应对
RBNZ总结称,尽管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和金融风险,但这些风险大多发展缓慢,具备提前识别和应对的可能。央行将继续观察形势,必要时将调整其监管方式以保障金融体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