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民众损失超六位数:诈骗手法日渐升级

根据今早本地媒体的信息,新西兰各地近期不断出现大额诈骗案件,有受害者损失已经超过六位数,从虚假工作到加密货币投资、技术支持骗局,诈骗者伪装手法愈加专业。

新西兰Financial Services Complaints Ltd(FSCL)近日正在调查一起案例:一名退休人士向一家虚假声称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的公司投入 250000纽币。他以为自己在开设线上交易账户,实际却在授权将资金经由转账服务流向中东某金融机构。

image

FSCL监察专员兼首席执行官Susan Taylor表示,诈骗者会高仿网站与工具,以极具迷惑性的方式获取信任,“即便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可能上当”。她提醒民众务必核查收款方,不要仓促转账,也避免随意下载程序。

Banking Ombudsman的Nicola Sladden指出,尽管其机构受理的诈骗相关投诉比例从去年的22%降至今年的13%,但单笔平均损失却从 73000纽币上升至超过100000纽币

在一宗案例中,一名因网络速度不佳的女性接到“技术人员”来电,被诱导下载远程控制软件,并在骗子指示下登录网上银行,结果对方趁机设立14200纽币的支付指令。银行原先以“未尽合理谨慎义务”为由拒赔,但Ombudsman调查发现她并未按骗子要求发送授权码,因此最终获得赔付。

Sladden强调,民众应在行动前先停下来思考,“务必自行查找机构的官方联络方式,而非依赖信息发送者提供的联系方式”。她同时表示,《银行业行为准则》将于11月30日 起实施更强保护,包括高风险交易识别、交易前警示与更好的信息共享。若银行未履行义务,将向合资格客户补偿最多500000纽币

而在另一宗案例中,一名女子因相信加密货币投资骗局,先后向外部账户进行了三笔付款,总额10000纽币。之后她又被假冒的“协助追回资金”的人士利用,接受4200纽币到账,成为“money mule(洗钱的资金中转人)”。银行冻结其账户四个月调查,并最终不予赔偿原本的损失,且追回4200纽元。然而,Ombudsman认为银行在过程中的对待不够公平,为她提供1200纽币的补偿,以弥补压力与不便。

新西兰监管机构提醒,诈骗仍在快速演变,保持警觉、谨慎处理个人银行资料,是保护自身资金的最佳方式。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