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本地媒体信息,自外来海藻caulerpa首次在新西兰海域被发现以来已超过四年,受影响区域的居民与毛利部落组织(Iwi)持续面临不确定与挫折。
资料显示,Caulerpa是一种会铺满海床的藻类,会窒息包括海带、贝类在内的多种海洋生物。
Ngati Manuhiri Settlement Trust首席执行官Nicola MacDonald表示,Iwi的辖区涵盖Kawau岛与Little Barrier岛,这两处是已确认存在该海藻的11个区域之一。
她说,政府在Caulerpa藻初现时“难以制定有效、积极的措施”,而在Great Barrier岛的案例已显示扩散速度惊人:从最初约60公顷扩大至目前超过2000公顷。“这是必须严肃对待的明确讯号,但政府的行动力度远不够。”

Ngati Manuhiri近期制作了一支短片,呈现从Hauraki Gulf、Coromandel到Bay of Islands各毛利部落的忧虑与呼声。
一份全国性海藻应对策略已递交给生物安全部部长Andrew Hoggard。MacDonald称,该策略预计将提交内阁审议,“必须要有进一步预算来推进策略目标”。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readiness and response总监John Walsh表示,今年以前已投入2500万纽币应对Caulerpa,并称“经过规划、管理以及一些运气”,目前形势较过去更稳。
据称,所谓的“运气”来自于NIWA监测的部分区域(包括Great Barrier岛与Omakiwi Cove)出现明显的海藻退缩。不过原因尚未找到,“没有稳定的模式,这仍是谜团”。
Walsh提醒,退缩不一定持续,随着海水升温,夏季可能再度促使藻类疯长。
Commercial Dive Specialists负责人Brook McRae基于氯处理技术改良出一种可移动的水下“rehabitat”舱室,通过将氯注入密封舱空间杀死Caulerpa,再完整回收氯液,避免污染海水。
这些舱室“就像水下的充气城堡”,能贴合海床地形,但使用更高浓度氯仍需监管部门批准。
另一项由Advanced Aquarium Technologies公司的Craig Thorburn开发的技术则利用UV-C光杀灭Caulerpa藻。他与美国专家交流后开始相关研究。而奥克兰大学的试验确认UV-C有效,但挑战在于打造能在海底运作的专用设备。
Thorburn说目前的装置还像“Model T Ford”阶段,新一代机型目前正在中国建造。
据悉,两项技术皆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MacDonald说,在访问挪威Aqua Nor展会后,她发现许多技术可能适用于新西兰,也正与Biosecurity New Zealand讨论引入海外方案。
但Caulerpa能否被完全消灭,目前仍无定论。
Thorburn认为,在航道、沙质贝类区等关键海域“控制蔓延的机会相当高”。几年前完全没有工具可用,如今技术已开始成形,他特别强调iwi与社区在整个应对过程中的领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