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危机加剧:新西兰慈善机构陷入生存困境

根据今早本地媒体的信息,随着生活成本危机持续恶化,新西兰的慈善部门正面临严重危机。据Perpetual Guardian慈善事务主管Kirsten Kilian-Taylor透露,仅今年已有多达15家慈善机构被迫关闭。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裁员、关停、重组的情况接连出现,同时申请慈善基金的数量急剧上升,”Kilian-Taylo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接触过至少10到15家已关闭的慈善机构。”

据了解,在食品银行、心理健康服务和社区支援机构中,需求都在急剧攀升,但捐款却不断减少,运营成本上升,而政府过去稳定的补助与社区资金支持也在收紧。

image

财经媒体人士Susan Edmunds指出,在高通胀压力下,许多家庭已无力维持定期捐赠。Edmunds称:“可以说,新西兰人对慈善的捐款确实减少了,”她说,“像Givealittle这样的平台,2024财年的捐款金额比2022年还少,通过工资代扣捐赠的人数也比2020年下降。”

她指出,不少人为了节省支出,会同时取消健身房订阅与每月的慈善自动扣款。

Perpetual Guardian近日发布的《Engaged Philanthropy》年度报告显示,结构化信托捐赠仍在增长,但整体环境却愈发艰难。

Kilian-Taylor还透露,他们经常面对资金远远不够分配的局面。“我们有20万纽币的资金,却收到190万纽币的申请……有时会议上甚至有人落泪,因为我们知道永远无法满足所有需求。”

另外,政府削减补助更让许多小型慈善机构雪上加霜。“当政府撤回资金时,就像把地毯从这些组织脚下拉走一样,”她说,“很多机构因此被迫裁员、合并,甚至彻底关门。”

尽管如此,她仍呼吁公众,即使经济拮据,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专业技能支持,或在遗嘱中留下一份赠予,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慈善界人士看来,新西兰正面临一场“风暴”:需求飙升、资金锐减、支持收紧。目前,那些帮助最脆弱群体的慈善机构—作为社会安全网的最后一层,只是,这张网正在急速破裂。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