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NZ机密军事笔记流落二手商店:扬言联合英美“搞”中国!

一份令人震惊的新西兰军事机密笔记,日前在惠灵顿下哈特的一家二手商店(Salvation Army store)被意外发现。

image

笔记记录了去年新西兰代表团参加英国朴茨茅斯“五眼联盟联合数字领导者论坛”的全部秘密内容。

其中涉及的新型军事系统和行动计划,显示五眼联盟成员国——包括新西兰——正在为可能与中国的军事对抗做准备。

image

机密笔记流落民间

被探店顾客“偶然发现”

事情的起因颇具戏剧性。

去年5月13日至16日,新西兰军方人员赴英国参加了在朴茨茅斯皇家海军作战中心举办的五眼联盟论坛。

会议内容高度机密,讨论的是整合盟军力量、应对高科技战争的新型指挥与控制系统。

与会者不得携带任何电子设备,所有资料都被列为“机密”。

任何未经授权的泄露都可能“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四天会议结束后,一名负责记录会议内容的国防军官回到惠灵顿。

然而,这份机密级笔记和相关文件并未存入国防总部的保险柜,而是意外放在了家中。

一年过去了,没有人发现异常。

直到今年8月,一名顾客在惠灵顿下哈特的一家救世军二手商店翻找旧物时,意外发现了这一整套秘密文件。

笔记除了文字以外还有一些手绘图——“五眼联盟”在军事上可以选择的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靠美国主导,另一条是靠英国主导。

里面详细记录了五眼联盟的最新作战计划及其与中国可能的对抗方案。

这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迅速将新西兰国防人员在五眼联盟行动中扮演的秘密角色公之于众。

也揭示了新西兰在全球军事布局中的深度参与。

五眼联盟的高科技战争筹备

根据笔记内容,论坛的核心议题是开发一种“全球整合、全领域指挥与控制系统”。

image

所谓“全领域”,包括海军、陆军、空军和太空部队。

笔记显示,“全球整合”意味着可以在世界任何地点追踪敌我军力并下达作战指令。

会议记录显示,该系统计划在2027至2030年间投入使用。

这个系统将成为大国开战时指挥和控制军队的“电子中枢”,所有作战信息、命令和情报都靠它运作。

论坛还讨论了一个名为“C5作战计划”的新文件。

C5代表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网络。

其目标是整合五眼联盟所有国家的军事力量,使之在任何“反中行动”中保持统一指挥。

会议中使用了“联合”一词,明确指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整合进美国的指挥系统。

笔记中记录的细节显示,五眼联盟正在为“同级对抗”做准备。即两国在军事、技术和经济上实力接近的战争。

对于美国而言,在亚太地区的唯一“同级”对手就是中国。

军官笔记揭露惊人内容

最令人震惊的是,笔记详细记录了会议讨论的内容。

其中多次提到针对中国的作战能力建设。

笔记显示,会议重点项目之一是一个名为GIDE的美国军事项目。

GIDE代表全球信息主导实验。

它基于联合全领域指挥与控制系统,每90天进行一次完整实验,以开发和演练新能力。

笔记中写道:“GIDE正在为美国战争部及盟国准备同级对抗的冲突。”旁边还标了大星号,强调其重要性。

笔记中还提到相关项目Bold Quest和Olympus,以及“五眼秘密云”。

其中可能包括新西兰机密级情报存储在美国境内,用于美方目标系统。

这意味着新西兰的情报和作战数据可能直接被用于美方主导的作战行动。

此外,笔记内容显示,美英指挥官在会议中强调:“必须加快速度,将战备情报交到部队手中。”

并对AI技术进行了多小时讨论。

包括“自动化危险任务的伦理义务”“可接受程度”“负责任的AI应作为助力,而非约束”。

笔记中甚至记录了演讲者的口号:“GIDE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强作战人员能力!”

“只有操作者才能判断系统是否可操作!”

以及“安全、保密和伦理必须与影响力、效率和投资回报平衡”。

五眼联盟扩展至军事领域

笔记里多次提到“五眼联盟”,原本它只是冷战时期五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合作收集情报的组织。

但是从笔记内容来看,现在它不仅仅是情报合作,还在变成真正的军事联盟,五国军队开始协同作战、共享作战指挥系统。

记录中提到,“联合和联合[五眼]数据提供者”包括新西兰飞机、舰艇、陆军及可能的情报机构。

这些数据汇入全球数据架构,形成统一指挥系统。

会议的紧迫性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笔记写道:“需要更快行动,将其交付部队手中。”

强调加快建设先进战争能力,以应对中国潜在威胁。

对于笔记暴露的情况,新西兰国防军发言人回应称,去年5月共有七名国防军人员参加了此次英国会议。

“未报告有敏感文件丢失。”

然而,政治层面似乎与军事行动存在矛盾。

今年6月,新西兰总理Lux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新西兰与美国和中国都有重要关系。

“深度接触与合作”并保持双边关系“稳固且状态良好”。

笔记中急切筹备反中作战能力的内容,显然与政府公开表态形成强烈反差。

-本文编译自Newsroom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