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西兰多名代表少数族裔群体的国会议员公开发声,严厉谴责社会上针对他们族裔背景的言论。他们表示,公众在表达对政策的不满时,不应以议员的族裔作为攻击焦点。

事件发生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类似针对少数族裔议员的网络攻击近年来时有发生,涉及不同政党的议员,在议会、公共场合和网络空间都频频出现。
而这一表态源于行动党议员Parmjeet Parmar因提出一项议员法案而遭遇社交媒体上的广泛种族主义攻击。该法案旨在禁止大学在资源分配中基于种族作出区别。
Parmar于1995年自印度移民至新西兰。她表示:“当人们选择攻击一个人的出身背景,而不是就政策本身展开理性讨论时,这反映出的问题更多是评论者本身。”
“我遭遇过大量人身攻击,其中不乏种族主义言论。我不执着于这些,但我注意到,很多自称提倡‘善良’和‘包容’的人,往往最先因为我的出身而对我下判断。”
她强调:“新西兰应该是一个以政策是非为核心、而非诉诸身份攻击的国家。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新西兰人都能够以诚意进行讨论。

绿党议员Ricardo Menéndez March则指出,在国会中,他也因个人族裔背景屡遭针对。他成长于墨西哥,长期关注移民群体的权利。
“移民社区应受到尊重和体面对待,而当政治领导人贬低移民的贡献时,这会在国会之外产生恶劣影响,”他说,“议会中对移民的攻击,会助长社会上本就敌视移民的人群,最终可能导致实际的伤害。”
同属绿党的议员Lawrence Xu-Nan(华裔)亦表示,放任政治人物使用种族主义言论,会加剧对少数族裔的仇恨,甚至引发仇恨犯罪。
绿党议员Francisco Hernandez(菲律宾裔)则强调,菲律宾裔新西兰人是真正的新西兰人。
“任何试图暗示我们‘不是’的说法,都是这个政府无力解决真正问题、转移视线的廉价手段。”
“新西兰(Aotearoa)需要的是一个愿意为公众利益投资、而非只顾私利的政府——而不是那些靠‘文化战争’言论来掩盖削减政策破坏的政客。”
国家党名单议员Nancy Lu(华裔)则呼吁,公共讨论应保持理性,集中在如何提升所有新西兰人的生活质量。
“跨族裔、宗教之间的理解与合作能让这个国家更好,”她表示。

国家党Takanini选区议员Rima Nakhle(黎巴嫩裔)表示:“我们需要开放、坦诚的辩论,但讨论应聚焦政策及其对社会的益处。”
“来自不同文化、族裔和宗教背景的人群携手合作、互相理解,这才是国家真正的力量。”
工党议员Priyanca Radhakrishnan(印度裔)指出,所有议员都有平等的工作权利,不应因出身背景遭受贬低。
“我不认同任何以身份特征(包括移民背景)为依据的贬损言论。外界的评论应着眼于我们的政策立场和实际工作内容,”她表示。
“我们需要议会和各类决策机构能真正反映其所服务的社区构成。同时也应建立一个让所有人都有归属感的社会。”
她补充说,当此类歧视性攻击发生时,必须及时指出其本质、教育公众理解其危害,“因为这些行为会把某些群体边缘化,从而导致社会更严重的分裂”。
工党族裔事务发言人Jenny Salesa(新西兰首位汤加裔国会议员)表示,移民背景确实会带来一些“无谓的关注”,她本人和很多议员都经历过严重的歧视性言论。
“作为国会议员,你的出身背景不该成为问题。”
“无论政治立场如何,我们进入议会是因为我们热爱新西兰。”
“我们应当彼此尊重——哪怕你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我们始终是有血有肉的人。”
截至发稿时,新西兰优先党族裔事务发言人Casey Costello尚未回应置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