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将接管区域权力、机构大洗牌!这项重置将影响每一位新西兰居民。
新西兰地方治理体系,迎来35年来最大的一次“大地震”。

今天下午5点,政府正式公布地方政府改革方案——一套被称为“制度性重置”的大规模改革,将彻底改变全国市政府、区域议会的权力结构,也将影响未来几十年每一位居民的公共服务方式。
政府直言:“不改革,整个体系将继续在重复、低效、责任不清的泥泞中打转。”
为什么要动这么大的刀?
因为现行系统已经“病入深层”。
政府在发布会上点名了几个“老大难”问题:

市政府(city council)和区域议会(regional council)权责不清
多头管理、层级繁琐
办事链条太长,一个项目能卡好几年
公共服务被拖慢,社区需求得不到及时回应
简单说:现在的地方治理,不但贵、慢,还经常互相甩锅。
政府毫不客气地说道:“地方政府应该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更多问题。”
改革三大核心目标:精简、统一、透明
此次改革聚焦三大方向,明确提出要构建一个更高效、更清晰、更具问责性的地方治理体系:
1、简化规划体系
减少规划类别与审批数量,使地方规划规则更易理解、更具操作性。
2、统一流程与标准
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程序标准化,使不同地区在类似事务上遵循一致的规则,提高协调性与整体效率。
3、强化透明度与问责机制
降低合规成本,让公众更容易监督地方政府,提高政策执行的可预期性与信任度。
按照新规划框架,区域议会的多项职能将被重新分配,其中部分关键职责将交由新的区域决策机构接手。
取消民选区域议会议员 新设“组合地区委员会”
最受关注也是最具争议的改革,是政府计划 取消民选区域议会议员(Regional Councillors)。
为取代现行区域议会,将设立新的 “组合地区委员会”(Combined Territories Boards)。
新机构将具有以下特征:
由区域内所有市长(Mayors)组成,不再设立额外的民选区域层级;
政府正在讨论是否增设由中央委任的 皇冠专员(Crown Commissioners)参与;
市长将直接承担区域层面的战略与决策责任。
政府解释,这项改革旨在:让公众更熟悉、责任更明确的市长承担区域职责;
避免重复设立行政单位,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决策速度,使区域合作更具可执行性。
地方主导区域重组
两年内提交未来蓝图
改革还要求,每个“组合地区委员会”需在成立后两年内递交一份区域重组方案,全面审视现有治理架构并提出未来方向。
审查方案需包括:
区域内所有地方议会职能的系统性检视;
提出的合作、合并或职责调整方案;
清晰的实施路径与时间表。
可能的重组方式包括:
服务共用(shared services)
成立地区层级的议会持股公司
职能再分配
地方议会合并
所有方案须满足严格评估标准,包括:
与国家优先事项一致(如住房供应、基础设施建设)
具备财政可持续性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与毛利条约和解义务保持一致
重组方案的最终审批权将由地方政府部长负责。
全国公众咨询正式启动广泛影响每位居民
政府同时宣布,即日起开启全国范围的公众咨询,将持续至 2026 年 2 月 20 日。鉴于此次改革关系全国地方政府的运行方式,官方呼吁所有新西兰居民积极参与。
无论居住在城市、乡村,还是偏远社区,民众未来获得公共服务的方式、质量以及地方基础建设的推进速度,都可能因这次改革发生重大变化。政府承诺将在咨询期间充分倾听社区、行业、地方议会和个人的意见,确保未来的地方治理体系既高效现代化,也能回应各地独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