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新西兰华人胡先生夫妻与另一对华人夫妻合作开发房产项目。项目在奥克兰Glen Innes,八套联排开发项目。几年后项目基本建成,而双方合作关系破裂,没想到牵扯出更大纠纷。胡先生夫妻指出,合作方中的一方是新西兰华人地产中介:“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将申请了‘禁售令’(caveat)的房子挂牌出售。”当时,Zhengxin Hu(胡先生)与妻子还有另一对华人夫妻Limei Lin(林女士)、Brian Feng(冯先生)成立一个联合投资项目。胡先生指出,当时林女士还是Barfoot & Thompson的一名中介。胡先生的妻子告诉BNE记者,他们“投入不小的数目来开发8套联排”。这个项目在Glen Innes的Taniwha St。当时双方没有签署正式、商业合同,但也是有协议在身。“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各司其职,最后分得应有的利润。”胡先生说。
2024年10月,胡先生夫妻为Taniwha St的一套联排上了“限制出售令”(caveat)。Caveat批准,胡先生夫妻对房产有“支配权”,现任屋主无法随意出售。而林女士却无视禁令,通过自己的销售团队将联排挂牌,尝试出售。当初在建房的时候,这个联排项目林女士是屋主,她通过“公司”持有房产。今年年初,林女士向奥克兰高等法院申请撤销caveat。而在此期间,该联排已被作为房源挂牌上市(Listing)。挂牌信息由Barfoot & Thompson Kiki Wang团队于6月发布。今年7月,高等法院判决下来了。裁定caveat仍然有效。该裁决意味着,项目(合作)问题在解决前,该房产不得出售。然而,林女士对此“置若罔闻”,并未立即下掉挂牌信息。当时的挂牌信息形容这处联排:“近乎全新、宽敞而时尚的联排别墅。”今年7月26日,胡先生夫妻联系了Barfoot & Thompson-Onehunga分支经理说明了情况,并要求下掉挂牌信息。经理对此表示“十分担忧”,并建议林停止出售该房产。胡先生夫妻还将林女士和王女士投诉至REA(新西兰房地产/中介管理局)。“作为专业的中介,怎么能将法院判决维持Caveat的房产挂牌呢?“而且王女士作为团队领导,竟然同意了这种做法。她没有把关的责任吗。“房子在挂牌前,难道不需要调查背景信息吗?”胡先生的妻子说。
04.
当事人:“屋主是我,我就有权卖”
而对于此事,林女士讲述了她的版本,胡先生夫妻则向BNE讲述了他们的版本。
首先来看林女士讲述的版本。
林女士表示,她挂牌这套联排,在法律方面“站得住脚”,因为她当时还是“屋主”。
是因为经理要求,她才撤掉的房源。
林女士对新西兰本地媒体Stuff说,她有“销售权”。
并称,卖房所获收益会用于支付银行贷款,没有资金流入自己的口袋。
现在林女士已经从Barfoot & Thompson离职。但称离职和这起纠纷无关。
纠纷颇深,涉及多起官司
同时,胡先生的妻子也向BNE讲述了他们的看法。
胡先生的妻子称,他们与林女士夫妻有“很深的合作”。
还涉及中国的一些资金问题。而且他们在奥克兰的这个建房投资项目中投入了“很大”的资金。
胡先生夫妻觉得,他们能获得caveat,并且高等法院维持原判,就说明他们对房产有绝对“控制权”。
并称,王女士和林女作为中介,挂牌Caveat房产是“不道德且不专业的”。
“她们无视高等法院的判决,胆子很大——并且判决下来十几天才撤销房源。”胡先生的妻子说。
除此之外,胡先生的妻子得知林女士已经和丈夫冯先生离婚。
且冯先生此前在奥克兰地产圈也干过一些“引发纠纷”的事。
图 | 冯先生涉及的2023年的一起房产买卖纠纷
胡先生妻子提供的一份法庭文件显示,冯先生现在已经“破产”。
06.
互爆“黑料”
亲密合作伙伴变“敌人”
林女士称,她曾遭到胡先生“骚扰”。
2024年7月,她把胡先生从她位于奥克兰Remuera的住所驱逐,并下达“禁止进入通知”。
林女士还称,她在项目中投资了50万纽币,想要追回。
并说,她在此期间遭到报复。
“这涉及私人房产纠纷,有人投资失败,但拒绝承担责任, 还持续骚扰别人。”林女士说。
对此,胡先生的妻子回应说:“所有的纠纷都有迹可循,并且都提交至新西兰、中国的法庭。
“只不过判决还没下来,我们不好发表看法。
“我们只对判了的事、有结果的事发表看法。”她说。
对于林女士的离职,Barfoot & Thompson不予置评。并表示案件正由REA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