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本地媒体信息,根据Financial Markets Authority (FMA) 最新的KiwiSaver报告,新西兰65岁以上人群的提款总额在过去一年下降 1.3%,至不足30亿纽币,提款次数也从36652 降至 31470,下降14.1%。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退休者选择分批取款,并让部分资金继续留在投资账户中。
不过,报告也警告,许多退休者把资金转入过于保守的基金,可能导致长期收益不足。数据显示:
临近退休人群中,26.43%资金在保守型基金;
中年人只有17.24%;
已退休人群则高达31.82%;
退休女性在成长型基金的配置仅16%,远低于中年群体的一半水平。

Koura KiwiSaver创始人Rupert Carlyon指出,有人甚至把资金转入定期存款,但这种选择会减少未来收入。他举例称:
若65岁时有30万纽币存在平衡型基金(年回报约3.5%),每月可领1347纽币至95岁;
若转入防御型基金(年回报约1.5%),每月仅1035纽币,相差30%收入。
Pie Funds CEO Ana-Marie Lockyer强调,不应把65岁视为投资的终点,而是20至30年投资新阶段的开始。如果过早“去风险化”,资金可能跑不赢通胀,甚至在长时间情况下提前耗尽。她建议退休者保留2至3年日常开支在保守资产,其余资金继续投资成长型或平衡型基金,并根据目标逐步调整。
Generate Wealth顾问Stephanie Whittaker也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65岁后转向保守型基金,但实际上许多人还将继续投资20年以上,这意味着过早转保守会错失长期复利效应。
Generate Wealth投资专家Greg Smith总结称,这一现象反映了投资人面临典型的“风险与回报权衡”。低风险意味着低回报,但许多人仍倾向于牺牲未来收益,换取眼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