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实验装置首次进入国际空间站:助力尖端领域研究

根据本地媒体信息,2024年3月21日,一枚SpaceX Falcon 9火箭自Cape Canaveral, 佛罗里达发射升空,向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运送约2800公斤的物资。其中包括一个名为 “Lucy” 的小型立方体实验装置——这是新西兰首个进入ISS的科学载荷。

据了解,Lucy是一个仅10×10×10厘米的微型实验室,专门利用微重力环境促进更高质量的蛋白质结晶。蛋白质结构解析是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例如在Covid-19疫苗研发过程中,科学家正是通过结晶刺突蛋白来确定其三维结构。

image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副教授Sarah Kessans(曾入选NASA宇航员项目前50名)负责带领团队,与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及 Christchurch的工程公司Asteria Engineering Consultancy和Intranel合作研发了Lucy。

资料显示,在低轨道微重力环境下,没有沉降、浮力或对流干扰,液体更稳定,这为蛋白质结晶提供了独特优势。过去相关实验需大量依赖宇航员操作,成本高昂且效率有限。Sarah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可远程监控的高通量微型实验室,提供商业化的蛋白质结晶服务。目前该研究获得了MBIE Endeavour Fund提供的987万纽币、为期五年的资助。

image

Lucy的首次任务为一次性测试,搭载单一蛋白质和结晶条件。通过Axiom Space的协调,研究团队还额外送上了一批来自新西兰多位科研人员的“附加蛋白”。下一阶段,预计在2026年再次发射升级版装置,可同时测试上百种结晶条件;若成功,2028年将迎来最后一次ISS实验。随着ISS预计在 2030年退役,Sarah希望未来能与Axiom Space合作,在商业空间站继续推进蛋白质结晶服务。

NASA设想在Low Earth Orbit (LEO, 200–2000公里近地轨道) 建立“低轨道经济”,开发独特的太空科研与生产模式。Sarah展望未来,她的团队或将与地球上的蛋白质结晶企业合作,提供太空增值服务。

随着部分治疗性蛋白质在微重力下结晶已展现明显优势,国际上已有多方资本与科研团队竞逐这一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