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讯聚焦】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曾表示,“长沙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图:“种业硅谷”岳麓山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作业。(受访者供图)
其独特之处在于,这里的年轻人既能享受“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又能拥有“一线城市的教育医疗品质”,这也是长沙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底气。
近五年,长沙人口总量增加近百万,增量居全国前列,其中不少是携科研项目和创业计划而来的年轻人。
“90后”博士生彭文罡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湖南大学读博,同时创办了长沙青鹏材料有限公司。
他表示:“在这里创业,人才公寓当天就能领钥匙。生活成本低,医疗教育配套好,在这里创业心里很踏实。”
长沙是典型的“居住友好型城市”。
居民收入涨幅明显跑赢房价,房价收入比长期维持在6.5左右,为全国特大城市最低。
租一套精装修公寓,月租多在1500元人民币以内,而在一线城市往往需三四千。
长沙教育资源同样突出,拥有3所“985”高校。
医疗方面,早在2018年,长沙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便已达到9.48张。
正是“低生活成本+高生活品质”的组合,带动人才加速流入。
近三年,长沙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40万人,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中部第一,并入选“2024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