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文媒体湖南行 | 走进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感受“湘军”领跑音视频技术

image

采访团参观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长沙报道)8月27日,2025全球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采访团来到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近距离感受“湘军”音视频技术突围,一探背后的奥秘。

模拟使用“直播神器”,媒体代表连连称赞

image

一款AI双目直播相机吸引了采访团,功能极具实用性。(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在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展厅,采访团跟随现场工作人员开启了一场充满“未来感”的科技之旅。

一款AI双目直播相机吸引了采访团,伴随着工作人员手势的变化,神奇地发现直播镜头从推进再到拉远,做出“嘘”的手势还能实现AI音频降噪,在有风等噪音状态下也能保持安静环境。

一系列实用功能解决了用户不少烦恼,可谓是“直播神器”,不少媒体代表纷纷模拟使用。

工作人员说:“AI双目直播相机非专业用户也能轻松使用,带来更加便捷的操作体验。”紧跟媒介变革的采访团员纷纷上前询问“还有多久可以市场化”“这款产品多少钱”……工作人员回应,目前该产品还在研发阶段,今年10月有望量产上市。

image

工作人员介绍,AI视频翻译工具能从声音上复刻演员的音色,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表达也能达到极高准确率。(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在这里,科技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款多语种的《哪吒·魔童闹海》电子屏前围满了人,火爆全球的电影被AI视频翻译工具翻译成多国语言版本,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一些高燃台词被翻译后别有韵味,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传媒成员纷纷称赞这一前沿技术。

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新技术能从声音上复刻演员的音色,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表达也能达到极高准确率。”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文化出海,讲好中国故事。

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得靠人才

以“电视湘军”出名的湖南,音视频技术也在不断突破。

据了解,实验室所有产品都坚持基于国产芯片开发,真正实现了音视频技术的自主可控。

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主任涂永峰表示,音视频实验室从AI赋能音视频内容、音视频专业测试等领域推动技术创新,构建起音视频国产化、平民化、底座化强劲支撑。

让采访团印象最深的是“音视频平民化”,普通人也可以方便地享受例如杜比音效等高端音视频技术。

他说:“一些音视频技术体验门槛很高,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研发与普及,让先进的媒体技术进入到千家万户。”

image

涂永峰表示,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从AI赋能音视频内容、音视频专业测试等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涂永峰表示,实验室的核心使命就是攻克音视频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链,并推动这些技术在媒体、文创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据统计,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已有7项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衍生出3家科技企业,预计年内技术合同成交额将突破亿元。

当然,技术突破离不开人才。

今年7月,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授牌,标志着该实验室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方面迈上新台阶。

涂永峰透露:“音视频初创企业在人才能引进方面很难,我们只有一直坚持人才理念,主动寻找人才,做好相关服务,就能迎来人才的集聚。”他表示,如今专业工程师有120人,研发人员占比70%,涵盖音视频处理、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多个领域。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