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生态学家:“全球气候变暖,新西兰竟能产出大米了”!

福田由纪是新西兰一名生态学家,早年间从日本移民到新西兰。

image

曾在新西兰林肯大学修习园艺专业。

由纪指出,新西兰没有“商业化”的水稻种植,每年从海外进口的大米约合8.5万吨,价值9500万纽币。

细心的华人朋友肯定发现了,新西兰本地超市售卖的大米都是进口的。

新西兰主要大米进口国有四个——

泰国、澳洲、越南、印度。

“8.5万吨是很大的数目,而大米出口国家正在遭受气候变化威胁,一些亚洲国家正在经历高温环境,甚至不再适合水稻生长。

“一味地依靠进口大米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自给自足。”她说。

话说回来,为什么新西兰作为一个农业国家却不种植水稻呢?

原来,新西兰在农业国家属于平均气温偏低的,比较适合水果、蔬菜、土豆和红薯的生长。

要是论起来人类的主食大米和小麦还有玉米,新西兰就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无处栽培啦。

由纪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对新西兰来说“有利有弊”。

image

“受环境影响,新西兰气候变暖,曾经不适合种植水稻的环境如今竟能顺利长出水稻。“

近几年,由纪一直在新西兰尝试种植水稻。

去年,她在一个2X2米的迷你稻田里种出了水稻。

“收获还不错。”她说。

如今在新西兰北地Kaiwaka、奥克兰生态村Earthsong Eco-Village、怀卡托北部地区也有“水稻试验田”。

“在日本文化中,水稻浑身是宝。我们可以用稻子建房子、做衣服、做园艺。

“甚至可以用稻草做一些艺术品、背篓等等。

“在日本文化中,水稻也是一种收人敬仰的农作物。

“自从种植水稻,我们才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