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依赖AI生成病历现隐忧:准确性与患者同意受关注

根据奥塔哥大学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约四成新西兰医生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记录病历,尽管这些工具在节省时间、改善医患沟通方面带来益处,但也引发了关于准确性、伦理、数据安全以及患者同意等多方面的担忧。

据悉,该研究由生物伦理学教授Angela Ballantyne领衔,调查对象为近200名医疗专业人士。结果发现,近四分之三使用过AI记录工具的医生认为这类工具“有帮助”,尤其是在日常接诊中减少了书写记录的时间,提高了与患者的交流质量。

Ballantyne表示,一些医生报告使用AI后每天可节省30分钟至两小时不等的工作时间:“他们认为好处之一是可以边与患者交谈,边避免低头记录,从而更专注于交流。”

image

然而,也有医生反馈负面体验,包括AI生成的病历冗长、生成虚假或无关内容及遗漏关键信息等问题。

“有些时候,AI未能准确抓住会诊中的核心问题,也漏掉了关键临床发现。”Ballantyne补充道。

对此,她特别担心年轻医生对AI工具过度依赖,影响其独立思考和临床判断能力的培养:“撰写临床记录其实是一种认知过程,需要批判性思维。医生最重要的工具是大脑,而不是只做行政文书。”

虽然当前医生大多仍会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校对,但Ballantyne担忧这种审查习惯在AI日益普及后会逐渐松懈。

她还指出,目前针对患者知情同意和AI软件选择的指导严重缺乏。在受访者中,约三分之二阅读过AI软件的使用条款,仅有六成左右主动获取患者同意“2024年我们进行这项研究时,医疗AI领域仍如‘蛮荒西部’,全靠全科医生自己摸索。”Ballantyne形容道。

新西兰卫生部目前已批准使用两款AI病历记录工具:Heidi Health与iMedX,新西兰医学委员会也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出台相关知情同意的指引。

Ballantyne强调,AI工具并不会消失,反而可能成为医生未来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及早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医生普遍时间紧张、工作负担重,而AI的确有可能带来帮助。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由中央层面提供更清晰的监管与治理支持,而不是让全科医生自己去摸索选择。”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