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无力了!新西兰华裔老者摔倒昏迷,救护车45分钟才来,命丧当场.....

2022年10月的一个雨夜,奥克兰72岁华人老者Wenyi Chen(陈先生)不慎在室外跌倒,急救电话打出去45分钟,救护车都没来。

在家人焦急的等待中,陈老先生的生命一分一秒地流逝....

image

45分钟内老人的家属拨打了5通求救电话,过了很久St John的一辆救护车才赶来,但老人也失去了生命体征。

在这抢救的关键节骨眼,为何救护车迟迟不来?若救护车快速到场,老人能被救回吗?

近期,此案的调查,有了新的进展,验尸官公布了最新的调查结果。


老人摔了一跤

救护车45分钟不来

此案的验尸官Janet Anderson指出,陈先生当晚与妻子去朋友家串门。

image

晚上7:30从朋友家离开的时候外面下着大雨。

本想赶快跑到车上,结果陈先生不慎脚滑跌倒在了车道上。

他直接从车道上冲了下去,最终跌倒在位于车道下方1米的花丛中。

陈太表示,陈先生似乎在车道上被绊倒。

摔倒后陈先生还有模糊意识,但表示“自己感觉不太妙”。

随后,陈先生的朋友、家属拨打了急救电话。

没等救护车来,陈先生便失去了意识。

陈先生的朋友和家人在等待过程中,把他转移,然后还给他做了心肺复苏。

一通通的电话打给急救中心,但就是没有救护车赶来。


接线员将其划为“非致命情况”

后来的调查发现,陈先生一行人拨打的求救电话被分为“橙色等级”——即没有危及生命的风险。

根据St John的记录,老先生跌倒9分钟内,他们接到了第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说:“有人跌倒并失去意识。”

接到电话5分钟,第一辆救护车被派出,但2分钟后被呼叫支援其他紧急事务。

后来第二辆救护车被派出,同样被支配处理其他任务。

27分钟后,St John接到第三通急救电话,紧接着又接到了第四通。

35分钟后,第五通急救电话打通,陈先生当时已经失去意识和呼吸。

St John系统将该案提升为“紫色”——心脏骤停,呼吸急促,最高级别行动指令。并呼叫消防局一同支援。

将近40分钟,救护车和消防车才赶到现场。

经过一番施救,陈先生未能被救回。


验尸官:“脊柱重创,很难救回”

但呼吁St John改善客服质量

Anderson指出,老人在跌倒后脊柱受到重创,如果救护车早几分钟来,也无法挽回其生命,就算救回,也可能面临四肢损伤和严重的神经损伤。

而对于St John衡量紧急情况的标准, Anderson表示“存在漏洞”。

“他们未能正确衡量事件的紧急程度。”

 Anderson表示,St John处理111急救电话的水平“实在堪忧”。

在投诉方面HDC新西兰残疾事务专员也有数据证明——2019年7月-2024年6月30日期间,新西兰残疾事务专员(HDC)收到过166起相关投诉。

其中两起是救护车出动速度太慢,造成人员死亡。

对于华人老者陈先生一事,St John方面表示“确有处理不妥的地方”。

St John临床服务副首席执行官Damian Tomic说:“我们向陈先生的家属致歉,希望与他们会面,我们愿意进行当面道歉。”

Anderson验尸官则呼吁St John加强客服培训,以精准衡量111电话的紧急程度、做出正确响应。

Tomic则表示会考虑采纳这些建议。

有关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的五年间,St John共接到310万通电话,并回应了其中的210万起。

而23/23年度的投诉数量几乎翻倍,从以前的27起/年飙升至49起/年。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