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人或许已经填写完了人生中最后一份传统人口普查表格。
新西兰政府于今日宣布,从2030年起,将不再进行五年一次的传统人口普查(Census),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各政府机构的行政数据与年度抽样调查的组合方式。
统计部长谢恩·雷提(Shane Reti)今日正式宣布此项重大改革。
他表示,现有的普查模式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基本未变,但其高昂成本和执行难度已变得不可持续,而此举将有助于节省时间和资源,并带来更及时的人口洞察。
根据新方案,2028年将不再进行普查,2027年起将启动年度抽样调查;以行政数据为主干,调查补充小众群体与特殊维度的数据空白。

3250万预算难掩普查困局
新西兰统计局(Stats NZ)代理首席统计官玛丽·克雷格(Mary Craig)表示,目前已有部分行政数据接近可用标准,相关工作已在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推进。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某种程度的行政数据,但是否具备我们进行全面统计所需的全部属性?还远远不够,”她说。
这项变革是在2023年普查后的一项重大审查中提出的。
雷提指出,传统普查成本不断上涨,但多次执行效果不佳,已无法再继续。
例如,2018年尝试转为线上普查,导致整体回收率大幅下降,毛利族群的参与情况尤其糟糕,最终引发统计局长辞职。
2023年普查虽回归纸质表格,但仍仅有88%人口完成填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2023年普查耗资高达3.25亿纽元,第一批数据直到2024年中才发布。

政治、公共服务背后的数据引擎
人口普查不仅仅用于研究和政策制定,其数据还决定了选区划分、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资源的分配等多个民主与民生议题。
此外,普查也是唯一全国范围内收集住房状况的数据来源,涵盖住房面积、居住人口及互联网接入等基本条件。
根据新模式,政府将利用已有的税务、教育、医疗、学生贷款和ACC伤害理赔等行政数据为基础,再通过年度抽样调查补充所需数据。
专家呼吁审慎过渡
尽管政府信心满满,一些统计学家和人口学专家呼吁,任何取消普查的改革都必须小心谨慎、保持透明。
去年,公共卫生传播中心(Public Health Communications Centre)的一组资深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尽管行政数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如了解家庭结构、人们健康与福祉等方面,仍远不及传统普查的详尽程度。
新西兰自1851年起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仅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中断,例如2011年基督城地震。
本次改革也将是自1951年起,毛利人与非毛利新西兰人首次填写同一版普查表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