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人正通过索要“打包盒”减少食物浪费,但在餐厅打包剩菜的态度因文化而异。
位于惠灵顿的马来西亚餐厅 Little Penang 店主 Tee Phee 表示,过去一年里,越来越多顾客选择将剩菜带回家。
“可能从过去的10%至15%,现在至少有30%的顾客打包。你可能会惊讶。”
“几乎每一桌都会要外带,尤其是午餐时间,很多人吃得不多,下单时就会顺带要一个打包盒,晚餐时吃。”
随着餐厅即将迎来开业十五周年,Phee 对于顾客减少食物浪费的现象感到欣慰。
“我们要求员工尽量不要让顾客点太多。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不是为了赚钱。我们只是非常反对浪费。”
“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使用纸盒而非塑料制品,从一开始就倡导环保理念。所以我们的政策在减少食物浪费与一次性用品使用方面是一致的。”

位于奥克兰市中心的韩式餐厅 Pocha 的前厅经理 David Lee 表示,索要打包盒的顾客并不多,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浪费食物。
“人们少打包,是因为他们基本上会把桌上的东西吃完。我也认为,新西兰是较早经历经济下滑的国家之一,所以人们在点菜时很谨慎。”
“所以每一块钱都很重要。我们也会确保份量合理,让顾客的钱花得值得。”
Lee 表示,不同文化对打包的看法各不相同。
例如,韩国顾客较少需要打包,因为他们会在家做韩餐,知道该点多少分量。
此外,在韩式礼仪中,餐盘上留一口食物被视为礼貌。
Pākehā(白人新西兰人)顾客通常为自己点餐,剩菜则会打包带走。
华人顾客往往会点很多菜共享,以品尝不同口味,也会打包未吃完的部分。
太平洋岛国顾客也倾向于点很多食物,他们常把剩菜带回家给父母或祖父母尝尝。
Lee 说,若顾客不好意思主动提出,员工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打包盒。
“大部分时间,大约80%的顾客都会主动提出。但也有些顾客对自己的举动比较在意。因此我们通常会主动询问,这样比较妥当。毕竟我们不愿意浪费厨房精心准备的食物。”
由于打包需求量大,Pocha 和 Little Penang 都选择向顾客收取约50分纽币的容器费用。

位于奥克兰 Ponsonby 区的 Mekong Baby 餐厅曾在2018年因禁止打包而成为新闻焦点。
但现任老板 Jackie Kulak 表示,取消这条规则是她六年前接手时做出的第一项改变。
她说,食物浪费严重,人们应该有权带走吃不完的部分。
如今,该餐厅每四位顾客中就有一人会索要打包盒。
在奥克兰 Kingsland 区的一个周五晚上,就餐者们表示,他们绝不会浪费食物。
在 Canton Cafe 等餐食的好友 Sophie 和 Sarah 告诉记者,她们对食物浪费颇为敏感。
“我们会带回家。今晚可能不行,因为我们之后还有安排。但一般来说肯定会带走。我们俩都很爱吃。”
即便需要支付费用,她们也愿意带走剩菜,因为她们无法忍受浪费。
“这会让我烦恼,那是浪费食物。既然已经花钱买了。”
但她们也表示,如果食物不好吃,那另当别论。
Tony 和 Bianca 刚刚在泰国餐厅Bangkok享受完他们的约会之夜。
他们表示当天把食物都吃完了,否则也会选择打包。
Tony 说,他通常都会在冰箱里处理好吃剩的食物,“十次中有九次都能吃掉”。
Melody 则在 The Kingsland 餐厅为家人庆祝生日。
“我们没吃完的会在在场的家庭成员间分掉。我们一般是大群体聚餐,不会小规模吃饭。”
尽管 Kingsland 的食客竭力珍惜美食,并非所有新西兰人都如此节俭。
去年,由新西兰餐饮协会(Restaurant Association)与 Edge Impact 合作进行的一项为期一周的计划,在120家咖啡馆和餐厅中共收集了13吨食物垃圾。而其中43%——接近6吨——均来自顾客餐盘上的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