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宿者力挺“停车场安置”:呼吁给规则而非驱赶

新普利茅斯市中心的露宿者支持一项提议,即允许他们将一处市政停车场作为白天的聚集点。但他们也警告称,警方对市中心行为的打压只会将他们赶入住宅区,问题并未解决。

这一提议出自Taranaki商会主办的一场仅限受邀者参与的会议,由市中心商户提出。

他们认为,可将停车楼下层指定为露宿者白天逗留的空间,从而减少他们在主要商业区对顾客的影响。

会议上,代理区域指挥官Andrew Fabish承诺,将在市区加强巡逻,并对违法行为采取强硬立场。

露宿者Sel表示,他支持这一设想。“我完全赞成。有几位女商人提出了这个想法,我非常感激她们。我当时在场,现在你们也听说了。”

Sel脸上纹有“NZ”字样,他认为停车场的优势明显:“温暖,又在底层,不会挡到别人。我们不在主街上,有自己的区域。给我们一些规则,我们会保持整洁。”

他表示,自己已经适应了街头生活:“我以前有房子,但我放弃了。不能带朋友回来,也没人一起住,那还住它干嘛?我喜欢街头的自由。虽然常受辱骂,但我已经习惯了。现在我很谦和,能承受这些。”

尽管他因一起市中心事件被捕,并被保释条件禁止进入CBD区域,但他认为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他们这样做确实能把我们‘清走’,但我们会进入社区,那些人也会抱怨。”

“把我们留在市中心,给我们规则,如果有人违规,再处理。但现在连机会都没给我们。没有规则,我们如何遵守?”

他对正在YMCA修建的夜间收容所并不感兴趣。“我还是会睡在街上。虽然感谢收容所的努力,但我还是会回到街头。有些人上街是为了找房,但我不是。”

他也不太关心淋浴和洗衣服务:“我有家人,有孩子,我会回去洗澡。我不是不整洁,我只是没有房子。我有简历,学历也有,读完了学校。”

另一位36岁的露宿者不愿透露姓名,刚刚从Devon St的Waimanako/The Hope Centre走出。他已露宿三年。

“我曾遇到一些困难,最后一无所有,现在只能住在这。”

他表示市中心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大家都在这儿,感觉更安全。”

他曾和前伴侣一起住过紧急安置房,目前希望能结束街头生活。“找房子太难了。我是单身男性,而很多家庭可能更需要房子。”

他也支持使用停车场的想法:“这样比我们现在坐在街上强,总被别人盯着,好像我们要干坏事。有个我们自己的地方,远离他人,会好很多。”

他回忆,过去露宿者曾使用过该停车场。“我们在五层待过一段时间,但后来人太多,就被赶走了。”

露宿者Lawson目前有住处,但曾在街头生活二十多年。“14岁被父母赶出家门后,街头就是我的家。我没犯罪记录,只是生活在外面。”

他坦言街头生活“简单得多”,没有太多复杂的事,“比有房子还轻松。”

虽然他自己没在市中心露宿,但也支持停车场的设想。“那里更暖和,也更安静。大家冷了就容易发生争执或吓到路人。”

他认为街头问题的根源是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人其实都有心理健康问题。很多人不愿接受帮助。有人愿意帮我们,结果被人恐吓就走了,我们又回到原点。”

他补充说,酗酒与毒品问题也不容忽视。

Daniel骑着自行车到来,也支持使用停车场。“只要能遮风避雨,就行。”

至于YMCA,他则不感兴趣:“说得多,做得少。我无所谓,也不想要房子,反正我总是进出监狱。”

他已经露宿20年,自称是目前“在街上最久的”。

当被问及未来打算时,他说:“我不想那么远,就过好今天。”

而Sel则再次强调,驱赶露宿者不是办法。

“我确实学到了教训——不要在市中心闹事,就这么简单。”

“但你赶不走我们,我们还是会回来。不过这次我们会守规矩,只是我们还会回来。”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